科技巨头正全力投入人工智能(AI)。微软(纳斯达克:MSFT)最近宣布,今年将投资 800 亿美元建设 AI 数据中心,以支持训练高级 AI 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部署到云端。Meta Platforms也在效仿,2025 年将为 AI 基础设施分配高达 650 亿美元。Nvidia 数据中心 GPU 的需求在短期内可能保持强劲,因为公司和政府纷纷加大 AI 投入。之后会发生什么?这取决于 AI 计算能力的需求是否能够跟上供应量的爆炸式增长。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说了一些令人好奇的话,这应该会让Nvidia 投资者三思。虽然微软正在大力投资 AI 计算能力,但纳德拉实际上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公司计划在 2027 年和 2028 年租赁“大量”容量,而不是建设额外的自有容量。这里的关键是:
因为我看了这些构建,我在说,“这太棒了。”唯一会发生的事情就是所有计算构建的价格将会下降。
一种气泡形成的方式是通过过度投资。公司和政府正在独立地建设大量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而没有真正了解几年后的需求将是什么样子。一旦当前的建设完成,供应量大大超过需求量并不需要太多的误判。
这场人工智能投资盛宴最接近的历史类比并非互联网泡沫,而是 19 世纪末的铁路泡沫。在建设铁路产能上投入了过多的资本,导致巨大的过剩供应,使铁路公司破产并助长了金融危机的爆发。铁路,就像人工智能一样,是一项革命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但这并没有拯救投资者。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计算的价格将大幅下降。这对租用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拥有它的人来说却是个坏消息。从理论上讲,更便宜的人工智能计算接入可能会增加需求。然而,这种效果是有限的。铁路的供过于求并没有导致人们出行更多或运输更多货物以完全匹配这种供应。毕竟,树木不会长到天上。
对于英伟达来说,人工智能供过于求是一记双杀。不仅其强大的数据中心 GPU 的定价将受到压力,需求也会急剧下降。如果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过多,需求将主要来自维护现有基础设施而不是扩张。还有一个复杂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正在设计自己的 AI 芯片。据报道,OpenAI 是最新加入这一行列的,它旨在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
下一个几年,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需求是否可能增加,以吸收即将上线的大量供应,这是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问题。英伟达股票的命运悬于一线。
微软在人工智能投资上采取了明智的方法。公司仍在扩大产能,但注意不要过度。通过计划未来租赁大量产能,微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
如果纳德拉关于人工智能过剩的观点正确,那么很难想象英伟达的收入和利润能否以足够快的速度增长,以证明其数十万亿美元的估值。在人工智能投资激增的短期来看,GPU 领导者可能看起来前景光明,但长期前景并不那么清晰。如果我们确实正在见证一场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过度投资周期,那么英伟达的股票迟早会面临一些严重压力。
返回顶部